復雜的OOS調查過程就好比破案,歷史上也有難以了結的案件,但是我們必須有一個信念:事出必有因。但是實驗室研發有別于生產,在該簡化流程時就應該簡化。今天小編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OOS的調查流程。
確保OOS能得到及時的調查和處理,對OOS的風險進行評估,消除或減輕不良后果;指定合適的糾正預防措施消除或控制產生OOS的根本原因,從而避免類似OOS的產生。
建議適用范圍為方法驗證、中試放大、工藝驗證、穩定性試驗,也就是我們說的研發中期。研發早期屬于摸索階段,處方、工藝、檢測方法均未確定,存在較大的變數,故出現的問題只要在原始記錄中詳細記錄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即可。
OOS(out of specification):結果超出設定的質量標準。
為了便于追溯,每個OOS必須有唯一的編號,可以在編號中體現該OOS發生的年月,發生的部門編號,方便對OOS事件統計還可以加上流水號。
a) OOS事件是注冊研制現場核查老師們的關注點,個人認為,比如在同個項目分析方法驗證過程中出現的同類型的OOS可以在首次發生時按照調查的程序進行,再次發生時只需在原始記錄中詳細記錄即可。
b) 對于能夠被及時發現和糾正或不影響結果統計的非正常現象,可以簡化處理程序,只需按照異常情況進行處理即可。
c) 為了便于調查過程中追溯試驗過程,建議保護好試驗現場,試驗時樣品貼好標簽(名稱、配制日期等)包括進樣瓶可以用記號筆寫上簡單的編號,使用的移液管也貼上簡單的標簽(如:1,代表移取的為樣品1),若使用的為移液槍建議每次使用前再三確認體積刻度是否正確,過程中的貯備液和稀釋液都要保留(除已經驗證不穩定的),使用的試劑試藥也要知道存放的位置等等,總之就是保證在出現OOS時可以清晰的追溯試驗過程,調查根本原因,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影響項目研發的質量,增加研發的成本。
階段一:初步調查偏差發生的原因
a) 統計計算:數據統計是否正確(有無復核);計算公式是否正確(有無復核)。
b) 試驗設計或方案是否可靠:由項目負責人仔細查看試驗設計和方案并與標準、法規及過往設計和方案進行對比。
c) 儀器設備:儀器是否在校驗周期內;儀器審計追蹤日志是否有異常;儀器狀態是否正常;儀器的參數設置是否符合試驗方案或相關標準要求(若為此項應為異常情況)。
d) 試劑試藥、對照品等物料:使用的物料等是否正確;使用的物料存儲是否得當;使用的物料是否存在被污染的可能性;使用的物料是否在效期內;使用的物料是否發現過質量問題。
e) 色譜或光譜:溶劑峰或輔料峰是否異常;保留時間是否異常;基線是否異常;分離度是否符合規定;積分方法是否一致;檢測參數是否一致;檢測方法是否正確;是否存在其他異常情況。
f) 環境:檢測環境是否符合規定的溫濕度或其他特殊要求,如避光。
g) 人員操作:操作過程記錄是否異常;操作人員是否經過培訓,具備上崗條件;人員操作是否熟練,此項操作有至少3個月的經驗;操作行為是否規范(或與SOP、實驗方案要求一致);操作人員對操作的描述是否存在明顯異常;取樣用具是否準確可靠;取樣、配樣器皿是否有被污染的可能性;稱量過程是否存在可疑(有無監督和復核);配液使用的試劑是否正確;配液使用的試劑試藥是否在效期內;配液過程是否存在可疑(有無監督和復核);溶液是否正確貯存;樣品順序是否存在混淆的可能;相關的記錄是否有誤寫、錯寫(如涉及稱樣量、濃度計算的填寫);關鍵過程是否有詳細的記錄(原始記錄和臺賬)。
h) 通過以上調查未查找出原因,進行階段二調查。
階段二:驗證偏差發生的原因
復測
復測的數據非特殊情況下不允許求平均值,應分別進行分析評估。
由原試驗人員進行,QA監督:原進樣瓶樣品復測,若檢測結果合格則為設備進樣誤差導致,可以采用復測數據進行統計;換進樣瓶重新倒入樣品溶液復測,若檢測結果合格則為進樣瓶污染導致,可以采用復測數據進行統計。若為檢測樣品原因,應由制劑部參與調查,重新提供符合要求的樣品,由原試驗人員檢測。若為方案設計錯誤,項目經理和原試驗人員一同設計方案后,由原試驗人員進行復測,QA監督試驗過程。
由另外試驗人員進行,原試驗人員全程復核查看,QA監督:其他復測均應有另一試驗人員進行,原試驗人員全程復核查看,QA監督操作過程是否與方案設計一致。若檢測結果合格,采用復測數據進行統計。
(1) 忌重新配制樣品后檢測結果正常,于是用正常的檢測結果進行數據統計。
(2) 調查應從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幾個方面調查,人員的因素應最后考慮,因為人員均是經過培訓才具有資格進行該項試驗,且若調查結果為人員原因,那么該人員進行的其他試驗或許也存在問題。
(3) 涉及重新取樣檢測的,需重新取雙份或多份樣品,避免單份樣品檢測的偶然性導致結果誤判。
今天小編的分享就到這里啦,都是工作中的經驗分享,如果對您也有用的話請點個贊吧。
聯系我們
藥學業務洽談:孟老師、陳老師
聯系方式:13385600212、13889834553
臨床業務洽談:周老師
聯系方式:15395111123
樣本分析檢測業務洽談:許老師
聯系方式:18156579625
數據統計業務洽談:邵老師
聯系方式:15955333698
SMO業務洽談:宋老師
聯系方式:18949822066
萬邦官網:http://www.sendifs.com/
版權申明:本文章版權歸“安徽萬邦醫藥”所有,僅供大家交流學習;轉載需注明作者及來源。